「论语易读」9·16 不为酒困(不为酒困是判断句吗)

【原文】

9.16子曰:“出则事公卿,入则事父兄,丧事不敢不勉,不为酒困,何有于我哉?”

【译文】

孔子说:“出门在外便服事公卿,入门在家便服事父兄,遇到丧事不敢不尽礼,平时不为酒所困扰——这我到底做到了哪些呢?”

【注释】

(1)邢昺《论语注疏》云:“言出仕朝廷,则尽其忠顺以事公卿也。入居私门,则尽其孝悌以事父兄也。若有丧事,则不敢不勉力以从礼也,未尝为酒乱其性也。”

(2)《杨注》:“孔子父亲早死,说这话时候,或者他哥孟皮还在,‘父兄’二字,只‘兄’字有义,古人常有这用法。‘父兄’或者在此引伸为长者之义。”

【解读】

此均人伦日用之事也。李贽说:“常人以为易者,圣人以为难,此其所以为圣人。”(《四书评》)朱子说:“此则其事愈卑,而其意愈切矣。”(《四书集注》)圣人之功夫,无非如此。其中“事公卿”即出仕也;“事父兄”即尊长也;“丧事不敢不勉”,扩展来说,即对先人之礼敬也;“不为酒困”,讲的则是对待饮食之态度,即不敢乱性也。

关于儒家对丧葬之重视,前已屡言之,此不赘。值得注意的倒是这里的“出”“入”二字:“出”即“出门”也,入即“入门”也,一“出”一“入”之间,当有大义存焉。儒家是主张出门做事的,这与《周易》相通,如随卦讲“出门交有功”(初六),节卦讲“不出门庭,凶”(九二);出门在外,当然要讲规矩,此即邢昺所谓“尽其忠顺以事公卿”也。而在门内,也就是家中,家人卦则讲“闲有家”(初九),按此“闲”字原意即限隔内外之栅栏也,故“闲有家”即依照法度治理家庭之意,其《彖传》所谓“父父,子子,兄兄,弟弟,夫夫,妇妇”,邢昺所谓“尽其孝悌以事父兄”,即指此也。

另《周易》需卦、坎卦、困卦、未济卦都谈到了“酒”,特别是困卦九二云:“困于酒食,朱绂方来,利用亨祀,征凶,无咎。”《小象》曰:“困于酒食,中有庆也。”此与本章之义最切。朱绂( fú),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,借指王者之服。亨通享,亨祀即享祀。朱子解释此爻说:“困于酒食,厌饫苦恼之意。酒食,人之所欲,然醉饱过宜,则是反为所困矣。朱绂方来,上应之也。九二有刚中之德,以处困时,虽无凶害,而反困于得其所欲之多,故其象如此。而其占利以享祀,若征行则非其时,故凶,而于义为无咎也。”(《周易本义》)又潘雨廷说:“有不得酒食而困,困之小者也。有粟而不得食,困之大者也。小人每不知大困,唯酒食是求,奈多不得酒食者。幸而得焉,幸而丰焉,其不为大困所困者寡矣!若君子者,忧道不忧贫。食前方丈,般乐饮酒,虽得志而不为。盖得志者,来朱绂以亨祀,祈阴阳之感通耳。非尚玉帛酒食,安能困之哉?”(《黼爻》)此讲九二有“困于酒食”之忧,但因其为刚中之君子,即便“得志”也能“利用亨祀”而非征行,故不会耽于酒食,终能脱困而“无咎”、而“有庆”也。《论语》此章讲“不为酒困”,《乡党篇》讲“惟酒无量,不及乱”(10.8),均可结合困卦此爻互参。#阅读海淀#


《论语易解》作者,孙福万教授,1964年生于山东省临清市,现为国家开放大学教授,中国成人教育学会、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。1986年山东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;1989年中国人民大学#哲学#系外国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。长期从事哲学、教育学及远程教育研究及教学工作,曾在英国、比利时、马来西亚等国的多所大学或机构访问或学习,并在本校负责哲学引论、人文社会科学基础、管理学、教育学等课程教学。著有《远程教育哲学导论》、《敝帚集》,《远程教育百词辨析》、《远程教育概论》和学术论文多篇。

「论语易读」9·16 不为酒困(不为酒困是判断句吗)

孙·教授的《论语易解》是他潜心十年的力作,以《#周易#》精神逐章解读《#论语#》,是一部比较全面而系统的以《易》解《语》,以《语》证《易》的学术性著作。书中提出了诸多新见解和新认识,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推动作用。本书的重点在于对《论语》的解读部分,书中大量汇集引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,对于研究者来说是一部很好的学术性参考资料。同时,对《周易》和《论语》的爱好者来说,也是一部很好的普及性读物。好,我就说到这,隆重向您推荐孙福万教授的《论语易解》。

原创文章,作者:66218535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zixunmao.com.cn/baike/4281.html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