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壶杂谈之三十七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(自然科学-社会科学)

乐壶杂谈之三十七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

作者 乐壶

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,是两个不同概念,听起来枯燥而抽象,不经意间也就没有任何深一点的印象。

实际上,人类生活的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。

之所以称其为科学,是因为都蕴含了大自然、宇宙间,乃至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之经验,由外在表象,总结出其内在规律。

人类生存与生活,离不开对周围环境的认识。在自然人、社会人、法律人等方面,人都担任着一定角色。

对于周围环境及实践、事件等的认识,需要建立起合理的世界观认识论与方法论。由于长期与其接触,就产生了不同的经验;有的经验更具普遍意义,有的则适合于某些局部。

人类认识进入到今天,各传统专业学科臻于完善;新兴行业、用老方法难以解释的新问题,又不断催生新的学科。这些都为科学的系统与完善,发挥积累与提升作用。

过去几百年自然科学、社会科学的发展,除了推动了社会生产力提高,深化了对大自然的认知,还在人文等方面产生了形成共识。

一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,在考虑到人所该拥有的各项权利、责任、义务等同时,都是在某个条件下,有秩序地从事生产、生活、学习。

科学的目的,在于发现、以认识规律和适应生存、解决问题,并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。

人类文明发展至今,也说明了科学对于人类进步的贡献。而科学又需要人去发现与掌握,并不断适应生存与提高效率和成效的需要。

比如,数学与物理、中医与西医、音乐与文学、解剖学经络学计算机逻辑学、生物学与仿生学、企业管理与社区治理、制度管理与社会架构、交流与互鉴等等,这些都是科学。其中,很多内容可以通过科学加以解释和推理;而有的内容,却必须经过实证。

因此,在所有人所能接触到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内容中,有的内容可以经过推理,有的内容必须经过实证解决。

比如,一道数学题,哪怕是哥德巴赫猜想,也可以经过数学解决,对于数学家而言,只是解决的难度大小、时间长短问题;

比如,对某个行业产品链的发展进行优化,形成可持续的服务布局,这就不能计算求得。而只能根据实际情况,行业态势及人机料法环、可行性等,予以设计、决策布局。

比如,通过中、西医对病人进行系统施治,就得在了解了整体态势后,才能开药方或者治疗等。

比如,要研究一架隐形又小巧的飞行器,就需要结合多学科进行设计研究。

比如,载人太空飞行除了解决飞行、安全、给养、通讯、能源、维修等问题,还要解决到相应星球着陆等一系列问题。

如上所述,不胜枚举。意思是说,社会越是发展,所需要的学科体系愈加庞杂。

在作用科学解决实际问题时,已经远远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。

然而,作为组织、领导者却需要具有打破学科界限的眼光、视野与能力。

如果没有这个心理准备,或者存在某些学科倾向,则易导致研究的滞缓、损失,甚至失败。

之所以想说这个问题,是因为当代已经很少可以单学科完成一件事就是。单打独斗的时代一去不返,自然科学、社会科学紧密结合,是完美处理好各项工作的条件。

以一座音乐厅的建设为例,说明自然科学于社会科学的关系。音乐厅的建设在充分考虑市场需求时,最多考虑的是人们生活习惯、知识结构、工作性质、文化爱好、周边环境与交通存车、受众群体、容量与造型、声响与降噪、演出池与观众席,甚至还有建筑与结构、受力与材料、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、完善与修改等等,这里涉及到了数学、力学、物理、建筑、美学、人文、音乐、舞台、音响、吸音、效果等方方面面的科学,有的是关于人的,有的是关于物的,有的是关于事的,千头万绪,显然说明,统筹这样一个音乐厅工程需要跨学科的配合协作。同时,丰富的人流,就有着迷人的人文色彩。

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间有着割舍不开的关联。从字面意义讲,自然与社会,本身就是你中有我与我中有你。

包括达芬奇、米开朗基罗以及贝聿铭华罗庚等艺术家、科学家在内,都是在建筑与绘画、数学与优选法建筑雕塑与音乐、科学与科普等方面,多有建树。艺术家将绘画、雕塑、建筑、设计制造等甚至解剖学联系在一起;科学家将数学、优选法、科学普及等达到了工厂农村学校。

这是仅略举两例就已说明,各学科间的联系,既实用,且有大用。

自然科学、社会科学间的这种桥梁,既可以开拓人的思路及眼界,又可提高分析能力及逻辑性,加强了对于各自经验的互补,也将生活、艺术、管理、科学、社会融汇起来。

无论哪一种科学,都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的细分,这是由人类认识经验的总结,也为近现代尤当代以来实际证明了的。但,我们不能有意在心中进行这种细分,而应通过学习,不断培养兴趣爱好,使之相互融通。

有句老话说的好,功夫在诗外。经验是一笔财富,它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础。不同学科间相互的启发,很多时候,甚至将一项重大发明成果,提前几年实现。

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,也经历了自然科学、社会科学之间的相互促进。各种知识间的相互碰撞、交流,进一步促进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,如此去理解二者间的主要区别与密切关系,就一点不抽象。

乐壶杂谈之三十七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(自然科学-社会科学)

原创文章,作者:66218535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zixunmao.com.cn/baike/3228.html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